打工仔勇斗歹徒壮烈牺牲,杭州装修公司围观者哄抢赃款,这桩突发事件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当天中午,午饭都未吃的我闻讯赶到案发现场,找到杨卓辉的同事,详细地采访了案发的经过。摄影记者陈远忠也在现场拍摄了大量照片。
采访完这一突发事件后,杭州装修非常激动,在景田派出所马上给晚报总编辑电话汇报。老总指示,案件采访结束后,立即采访杨卓辉背后的故事,以区别次日兄弟报纸通题新闻。
次日,本报头版头条发表《杨卓辉勇斗歹徒壮烈牺牲,围观者哄抢赃款行为可卑》,以正反两面的材料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同时也为后续的报道埋下了伏笔。当日还刊登了通讯《追记杨卓辉》,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到勇士的生前资料。
在接下去的连续报道中,我的采访分成两条主线,一条主线继续跟踪社会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关注,另一主线追踪报道了哄抢赃款的围观群众,退回了部分哄抢的赃款。同时派出所民警还根据本报报道的线索,抓到一个为了50元的小利竟将山地车“借”给歹徒逃跑的车主,使这组报道更具有戏剧性、立体感,仿佛一部连续剧,使读者每日追踪晚报,这组报道在各家新闻媒体中独领风骚,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
在连续一周的报道中,杭州装饰公司编辑部拿出3个头版头条的位置予以重视,首篇消息获得当年度深圳新闻奖、广东新闻奖、中国晚报好新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采访组还专程来深,杭州装修对我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