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探讨2008年TFT LCM市场走势之前,我先提出四个问题,然后我们带着这四个问题探讨上面那个主题。
第一、2007年TFT LCM,尤其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小尺寸为什么会大缺货?
第二、2008年中小尺寸还会缺货吗?大概的走势是怎样?
第三、2008年Q1的市场情况如何?并做分析。
第四、对整机制造商来说,今年有什么好的用屏策略?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在分析之前,先来了解问题的主角, LCM提供商,主要有四大产地:
1、日本:包括SHARP,PANASONIC,HITACH等。日本是液晶面板技术和产业的发源地,其中SHARP是鼻祖。而面板主要制作材料的玻璃基板的三大供应商有两大处在日本。所以在LCM这个行业,日本人才是真正的掌舵者,无论他们的技术、产品品质还是获利的情况都是最高,最好的。
2、韩国:主要包括SAMSUNG、LG。韩国的TFT LCM技术应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他们在行业的定位是仅次于日本但是发展很快,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反超日本。目前两大面板厂所拥有产能分列全球第一、第二位。尤其是在大尺寸面板销售更是名列前茅。韩国在液晶面板行业的角色仅次于日本。
3、台湾:包括AU、CMO、HANNSTAR、CPT、INNOLUX、PVI 、WINTEK等。台湾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自日本引进技术的。台湾液晶屏在消费品应用的普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陆市场。台湾厂商将TFT LCM的价格迅速拉低并把产能和销量迅速提升。但是,液晶屏的技术和产品品质,始终是处于中下水平。
4、中国大陆:包括BOE、SVA、IVO、TIANMA。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技术主要是本世纪初从日本、韩国和台湾三地引进的。主要产品定位于液晶行业的中下层,目前有三座5代线以及一座4.5代线,后续会发展6代线。中国大陆由于起步晚,技术、人才和资金各方面都不占优势,因此只能做那些利润远低于大尺寸的中小尺寸面板。
好了,言归正传,那么2007年TFT LCM尤其是中小尺寸TFT LCM为什么会缺货呢?
我认为主要是三个因素:
第一、需求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大尺寸面板需求的迅猛增长导致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各尺寸都缺货。我们来看下面这个表格,表格的主要数据摘抄于ISUPPLI等专业杂志或业内专业人士提供,准确率较高。
TFT应用
主要尺寸
2007年销量
占面板出货量%
比2006增长%
从上表可以分析出,占液晶面板出货量约50%的TV,在2006激增了40%,而MONITOR、NB销量也有大比重提升。三者比重占整个面板出货量的95%,在2007年三者销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们的巨大需求也严重压缩了中小尺寸的产能安排。
第二、供给相对不足。在2005、2006年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一直下滑,行业一直不景气,2007年没有新的产线开出。在2007年需求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就导致面板业的供给相对不足。
第三、面板厂的预期影响了在中小尺寸的产线安排,从而导致相对供应不足。2006年底中小尺寸主要是7“的市场价格已经走到USD20左右,那时很多面板厂包括CMO,AU,PANASONIC,HANNSTR等都已经退出7”市场,可以认定USD20是他们的一个赢利的平衡点。只剩下INNOLUX由于是用5代线切割7“屏,所以成本较其他面板厂会低10-20%,最低大客户已经出到USD18左右,也接近赢利平衡点。所以在2007年初INNOLUX也开始减产7“模拟和转产其他尺寸,例如8”16:9数字屏,以替代7“模拟屏的市场。所以在2007年的Q1,市场上7”模拟屏的供应相对不足,虽然Q1的需求相对不是旺季,但是面板厂的预期还是影响了他们的产线安排,也直接导致供给不足。
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2008年中小尺寸还缺货吗?它的大概的走势是怎样?
首先,来看下需求增长趋势预测如下表:
TFT应用
主要尺寸变化
08年预计销量
08年预计增长%
08年需求尤其是大尺寸面板需求量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一个数字化的更新换代的高潮,美国在2009年2月17日之前停播模拟信号电视节目,强制推行数字信号电视节目。虽然美国今年遭遇次贷危机,但是专家预测液晶电视的需求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另外欧美以外的市场也在蓬勃兴起,如澳洲、加拿大、中东非洲、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液晶电视的普及率才为20%,增长空间巨大。加上08年奥运会利好消息刺激,相信会有最少每年至少70%的增幅。综合而言,2008年总的需求会在07年的基础上至少增加30%。
所以总体而言,今年的面板的供应会总体平衡,但是相对短缺。主要影响因素要看需求的增长情况尤其是大屏的销售情况和面板厂的预期调节。上半年由于对面板厂而言有利润空间,供货会相对充足;但是上半年价格如果下调过快,击穿他们的心理底线30%的赢利空间,这便影响到他们的预期,从而做出减产或转产的安排。如做一些利润高一点的尺寸如7“8“10“数字屏或大尺寸屏如TV屏。加上下半年面板需求旺季的到来,有可能导致中小尺寸LCM再次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毕竟中小尺寸屏的销量仅占整个面板出货量的约5%,它的营收对他们整体营收的影响微乎其微,面板厂可以出的牌还是很多。所以今年中小尺寸的供货情况变数还是很多。需要做出多种安排,不可盲目乐观或悲观。
其次,我们来看下供应增加情况。08年实际有新的产线开出来的主要有三家:
一是HANNSTAR 5.3代线,据传全年会有17KK的7“供应增加。
二是CMO有个5代线的产能开出,但主要是供应TV屏。
三是天马的4.5“线,预计全年能够增加2.4-4.8KK的7“屏供应。而这些新开出的产能,加起来不到全球产能的10%。考虑到AU等厂在原有产线基础上会有增产扩产计划,预计全年面板的供应量会有约20%的增加量,还不考虑玻璃基板等其他影响面板的制作的材料的供应情况。另外在面板应用上也有变大的趋势,例如TV用面板去年是以32”为主,今年开始向42“为主转移,这会变相的减少产能。
第三个问题,2008年Q1的市场情况如何?
总体而言,需求相对疲软,价格总体有10-20%的回调。
以7“INNOLUX为例,价格从07年1月的USD20涨到12月的USD33,增幅达65%,现在08年3约价格回调到USD29,约20%,也就是还有约45%的赢利空间。去年面板厂整体平均毛利润约为30-40%,今年在面板厂预期面板仍然会短缺的情况下,估计他们仍然会坚守平均30-40%的利润空间,最少30%的利润的底线。
所以,预计在Q2前,面板厂仍然会有10-20%的调价空间,也就是会坚守USD26的价格底线。
其他尺寸:
8“4:3,目前主要INNOLUX和AU在供,INNOLUX的价格从54下调到50,AU的从53下调到48。
8“16:9,维持在45-47之间。
10.2“INNOLUX和AU:从72下调到67。
5.6“INNOLUX:维持在29-31之间。
9“HANNSTAR、CPT、PVI:价格维持在40-45。
8.5“AU:从43下调到37。
目前市场的疲软主要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确影响到了终端的销售。分析上半年本身就为淡季,加上美国政府积极采取的一些利好消息,所以上半年压抑的消费需求欲望有可能在下半年集中爆发,从而造成井喷。
二是由于去年一直缺货,所以去年底有一些DELAY单有可能延期到了08年1月份甚至3月份交,这样导致终端客户的库存积压没有那么快消化完,新的本来应该在08年3月底4月初开出的定单就顺延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所以有可能在上半年的4月底5月初会迎来一个小高潮,比往年推迟一个月,价格也会稳住。如果4、5月份仍然没有新的定单下来,那今年上半年估计就会报销,价格会进一步下调10-20%,原厂也会重新调整他们的产线规划和预期。
最后,对整机制造商来说,今年有什么好的用屏策略?
5.6“INNOLUX:不做重点,产能很小。
7“屏:做好双LAY,主要是台系26PIN和日系松下30PIN,主要为LED,但是CCFL也能用。台系主要是为HANNSTAR和天马做准备,INNOLUX今年货不会多,因为它的重点改为大尺寸和自己做整机自用,市场上会很少屏,尤其是旺季,价格他们今年也是跟进。HANNSTAR的冲劲最大,但是变数也多,主要是MONITOR和UMPC用数字屏的冲击。30PIIN主要为PANASONIC准备。
PANASONIC今年会很有优势,原因如下
1、日系屏的价格降的虽然比台系的慢,但是他们升的也比台系的慢。而且供货会相对稳定,可控性很强,不会迅速转来转去,比台系企业重信誉,利于工厂接长期稳定单;
2、品质较台系屏好,毕竟定位高于台系。
3、售后服务也好。
8“屏:INNOLUX和AU,外观一样,软件需要另外调。不能接长期单,因为原厂产能不大,旺季缺货风险大。
9“HANNSTAR,CPT和PVI:CPT和PVI外观一样,都为16:8,HANNSTAR为16:9,建议主上PVI的,因为有CPT替代,且价格较好。但是软件都需要单调。
10.2“:INNOLUX10.2”(CCFL和LCM),AU 10.1“(CCFL和LCM),HANSTAR 10”(LCM),外观都一样,PIN角也可以通用。也是不能接长期单。